三伏天养生之道

2019-07-26 高邦医疗
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整体,自然界的运动变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体,使机体发生与之相应的变化。《黄帝内经》提出“春夏养阳”的观点,三伏为自然界阳气最盛的阶段,人体若能顺应自然界以养阳气,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。因此,“冬病夏治”就是最好的三伏养生之道。 “冬病”是指受到寒冷刺激(包括秋冬季和夏季空调所致的气温过低)病情复发和加重的疾病,常见的有呼吸系统疾病(体虚感冒、过敏性鼻炎、慢性支气管炎等)、关节病(风湿、关节炎、月子病等)、消化系统疾病(慢性胃炎、结肠炎等)。 “夏治”就是在三伏期间,通过多种方法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,祛除顽疾,实现有病治病、无病强身的目的。 1、暑热暑湿是防范重点 在高温且通风不好的情况下,人体容易受到暑邪的侵袭,出现中暑现象。更普遍的情况是,现代人都生活在空调环境中,空间过于密闭,室内外气温反差很大,当人在室外行走时,皮肤上的汗腺大开,突然进入到室内低温环境中,这时体内的暑热还没来得及排完,寒气就突然来袭,机体忽热忽冷调节不过来,最易患上暑湿感冒。 另外,过于贪恋冰凉饮品和食物引起的胃肠道不适、长期吹电扇、洗冷水澡降温都容易引起暑湿感冒和其他健康问题。 伏天坚持喝热水,可以帮助人体排寒;对于“内湿外热”可以用中医的藿香正气制剂来解暑祛湿,挥散掉体内湿气,抵御体外热气,五脏六腑的运行恢复正常,人体正常排汗,中暑症状消失。 2、饮食养生重点—去火、健脾 炎炎夏日容易导致人火气上升,表现出情绪烦躁、易怒、焦虑、失眠等,因此,“去火”是夏日食补的必备功课。夏日去火的食物,上佳选择是苦瓜、西红柿、绿豆等性凉、清暑食物;牛奶微寒,可以补水、滋阴、解热毒,也是“去火”良品;鸭肉性凉,更是夏季大补良方。 人们在夏天因贪食冷饮和瓜果,造成“脾失健运”;又因为“苦夏”导致食欲不振、不思饮食,所以应多食用养益脾胃的食物,如山药、薏仁、莲子、山楂等。 3、冬病夏治—三伏蒸舱的保健要穴 冬病夏治是三伏养生之道,其最佳方法就是做三伏蒸舱。三伏天是全年阳气最盛之时,人体腠理疏松,经络气血流通,最有利于药物的渗透和吸收,这时候蒸舱,其扶阳祛寒邪的功效加倍, 常见的保健要穴(蒸舱同时亦可点按) 神阙—位于脐窝正中;对消化不良、腹泻、下痢、虚喘有防治作用,还有提高免疫力、调节脏腑功能、延缓衰老的作用。 关元穴—位于下腹部,前正中线上,脐下4横指;有温肾阳、提性欲、补虚、壮阳的作用,主要改善宫寒,可防治月经不调、痛经、白带异常、子宫脱垂、尿频尿急尿痛等症。 中脘穴—位于上腹部,脐上4横指;对于六腑的功能均有调节作用,尤其是对于胃的各种疾病具有良效,如胃痛、腹痛、腹胀、呕吐、反胃、泄泻、便秘等症。 足三里—位于小腿前外侧,距胫骨前缘一横指;该穴有气血双补的功能,,可以提高免疫力,从古代起就被作为要穴来使用,常灸足三里,胜吃老母鸡,一直以来作为气虚血虚和消化疾病的首选治疗穴位。 太溪穴—位于足内侧,内踝后方和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;该穴位为补肾首选穴位,无论是肾精虚还是肾阴阳不足,都可以由此来补养,如肾阴不足,阴虚火旺导致的咽喉肿痛、口腔溃疡、耳鸣、失眠、健忘,或者肾阳亏虚导致的肢冷、下肢水肿等症。 1、调息静心   夏属火,与心相应,所以在赤日炎炎的夏季,要重视心神的调养。《素问·四气调神大论》指出:“使志无怒,使华英成秀,使气得泄,若所爱在外,此夏气之应,养长之道也”。就是说,夏季要神清气和,快乐欢畅,胸怀宽阔,精神饱满,对外界事物要有浓厚兴趣,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,以利于气机的通泄。 2、养阳驱邪   夏季虽然气温较高,但仍要顾护人体的阳气。亦即常说的“春夏养阳”。阳气是人的动力,随季节和日月的交替变化而产生一定的波动,夏季阳气旺盛且常浮跃于外,反易被外邪所伤,如大汗则亡阳,所以夏日蒸舱每日微微出汗即可,无需大汗。 3、夜卧早起   夏季的特点是白天时间长,夜间时间短,人体也应该适应自然界的规律,晚上可以稍微睡得晚一些,早晨起得早一些。夏季合理睡眠时间应该是:就寝时间为22:00~23:00,起床时间为5:30~6:30。若夜晚不能早睡,中午适当的午休不失为一个很好的调整。夏季午睡的时间一般以30分钟至1小时为宜,时间过短达不到午休的目的,而时间过长不但会让人头脑发昏,肢体无力,还会影响夜间的睡眠质量。 4、健脾除湿   俗话说,春困秋乏夏打盹。尤其到了夏季三伏天,总让人有种昏昏欲睡、食欲不振的感觉,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“长夏”。长夏在五行中属土,与中医五脏之脾脏相应,而脾最恶湿喜燥,所以长夏多患脾胃病,出现食欲不振、腹泻等症状。早、晚进餐时可以喝些粥,如山药粥、薏米粥、莲子粥等。再则,因为夏天有暑热,可以在快熬好的粥中加一点荷叶,这样就增加了清热祛暑、养胃清肠、生津止渴的作用了。 5、运动适宜   三伏天天气炎热,因此夏天运动锻炼,最好在清晨或傍晚较凉爽时进行,且不宜做过分剧烈的运动。场地宜选择公园、河湖水边,庭院空气新鲜处。锻炼项目以散步、慢跑、太极拳、气功、广播操为好。出汗过多时,可适当饮用盐开水或绿豆盐汤,切不可饮用大量凉开水,不要立即用冷水冲头、沐浴,否则会引起寒湿痹证等多种疾病。